新北環檢警破獲非法王水煉金 土壤銅污染濃度嚴重超標近2倍

新北環境稽查重案組與檢警等單位聯手破獲王水煉金集團,於新北林口區及新竹新埔鎮排放大量強酸有害廢液,污染山林環境。為確認廠址環境受影響程度,今(24)日下午由身兼新北環境稽查重案組召集人的副市長劉和然,召集地主、環保局、新北刑大及保七刑大於林口山區會勘。劉和然表示,市府全力配合地檢署偵辦,嚴懲不法,並強調除惡務盡,指示環保局後續要求行為人履行清理環境復原責任、市府各單位聯手依法拆除造成公安疑慮的違建。

環保局指出,先前接獲線報,指林口山區有不法分子利用王水處理廢電路板、廢牙冠及舊金等提煉成金條,並將未經處理、含有有害健康物質如重金屬銅、鎳、總鉻、鉛、鎘等的強酸廢水排放到山林中,造成周遭草木枯死。環保局接獲情資後,即指派重案組並與保七及新北刑大組成專案小組,並報請新北地檢署指揮進行蒐證與偵辦。

環保局表示,本案經地檢署指揮重案組及警察機關共同偵辦,今年6月4日及9月3日共搜索2次,其中在6月4日新竹第1次搜索當日,發現業者正進行提煉黃金作業並非法排放有害事業廢液,除立即命其停止排放廢液,並扣押現場提煉黃金的半成品約700兩,推估市值約新台幣7000萬元,另經檢察官複訊後,收押陳姓主嫌等3人,9月3日再收押1人,其餘被告均交保。

為進一步釐清其犯罪手法及環境遭破壞範圍,重案組召集人劉和然親自率隊至現場勘驗,環保局除依法進行稽查採樣,推估及匡列污染範圍外,劉和然進一步指示市府同仁除惡務盡,包含後續監督犯罪行為人整治改善污染土地、具有公安疑慮的地下工廠違建也要一併拆除。

環保局另提到,經採樣土壤,發現其中銅污染物濃度嚴重超標近2倍,依法將該地號列為污染控制場址,並命污染行為人進行調查整治,除了要求污染行為人必須負擔環境復原所需整治費用,也將計算陳嫌等人節省非法排放廢液的成本,估算其不法所得,一併向犯嫌追償,使其擔起應負的環境責任,同時,市府各單位也將進行違章建築拆除及恢復土地農用等相關管制措施,確保新北環境不受二次破壞。

環保局提醒民眾,土地或房屋欲出租給他人使用,除應先行了解承租人使用用途,並隨時關心其租賃後使用情形,若有疑似不法情事或堆置、貯存不明物質,應立即撥打1999市政服務專線通報市府查察;若地主未經主管機關許可,提供他人土地用以堆置、回填廢棄物,同樣是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規定,可處1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1500萬元以下罰金。

不肖業者偷排重金屬廢液 桃市環檢警調聯手破獲

桃園市政府於日前接獲民眾陳情,位於蘆竹區台 61 線濱海公路附近一間紘○開工程有限公司(下稱紘○公司),違法堆置污泥、排放廢水等情事,歷經桃園市政府環保局、桃園市政府警察局蘆竹分局、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北區環境督察大隊、法務部調查局桃園市調查處、內政部移民署桃園專勤隊等單位近一年搜證後,查獲該公司及其負責人等 11 人,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空氣污染防制法等規定,移送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指揮偵辦。

位在桃園市蘆竹區 61 線濱海公路附近之紘○開發工程有限公司,環保局配合桃園地檢署指揮,於今年 8 月 24 日晚間發動搜索,查獲該場未申請固定污染源設置、操作許可證、未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或廢棄物處理許可證、未申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排放許可或貯留許可,大膽私設管線於廠區下游溝渠長期排放含有重金屬之高濁度廢污水至台 61 線沿岸水道,及非法堆置廢棄土石方。

環保局表示,該公司派車輛至營建工地、土資場收取費用載運土方堆置於場內,含水率較高無法堆置之廢土,進到場內後,直接卸至貯坑,並抽取溝渠水體以挖土機攪拌成泥漿,泥漿廢水以抽水馬達排放至場外溝渠,當天晚上有 2 台未熄火之挖土機,正在排放高濁度廢水之情事。該公司逕行將作業廢水排放至場外溝渠,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第 14 條第 1 項規定,最高可處新臺幣 600 萬元罰鍰。紘○公司以此方式貯存、清除、處理廢棄物,致污染環境及未經主管機關許可堆置廢棄於場內,涉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第 46 條第 2 款、第 3 款規定。桃園市政府先前已針對紘○公司令其停工處分在案,搜查當日仍有車輛進出廠區及過磅,未遵守桃園市政府停工處分,全案移送桃園地檢署偵辦。

桃園環保局長呂理德表示,檢警海環結盟持續縝密合作,已聯手破獲多起環保犯罪,聯手打擊不法污染環境行為,不肖業者勿心存僥倖以身試法。

環境部頒SRF排放標準 桃市府:僅戴奧辛汞達歐盟標準

環境部今天上午開「固體再生燃料(SRF)白皮書」與「共通性事業廢棄物作為固體再生燃料原料再利用管理辦法」記者會,並表示不會進出口固態再生燃料棒(SRF)。桃園市政府表示,目前沒有一家SRF電廠使用進口的燃料棒,先前也規範正在施工中的臺灣立方、可寧衛優先採用桃園的回收資源製成燃料棒,不會用進口貨。

環境部1月3日一口氣公布修正「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燃料混燒比例成分及防制設施管制標準」等6項與SRF相關的設置排放標準,外界關切修正後的排放標準,是否符合張善政先前建議中央,比較歐盟規格高標準。環保局說明,環境部在訂定排放標準時,戴奧辛及汞重金屬同歐盟標準,不過仍有粒狀汙染物、氮氧化物及銻、砷、鉛、鉻、鈷、銅、錳、鎳、釩等8項重金屬總濃度與鎘、銘等2項重金屬總濃度未比照歐盟分級標準。

針對環境部未達歐盟標準的項目,環保局指出,環境部已表示這次公布的標準已依健康風險評估結果,及防制技術可行性訂定,確認相關風險值係符合美國環保署規範的可忽略風險或可接受範圍。

另外,新版的標準對於氯化氫(HCl)及一氧化碳這次並未加嚴排放標準,廠商僅需符合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其中HCl排放標準為80ppm(百萬分之一)及CO排放標準2000ppm。但這類燃料成分複雜且多為塑膠,仍建議環境部應比照焚化爐訂定HCl排放標準為40ppm及CO排放標準120ppm。

對於環境部公布的標準與市長還有環保局先前的期望、建議有落差,環保局強調將持續向環境部建議。

至於目前現有的SRF發電廠是否比照新的標準加以規範,環保局表示會依據最新公告的法規管制。

是否會用新的標準與經發局討論臺灣立方、可寧衛後續如何處置?環保局指出,經發局已經認定立疆失去因為轉售土地,失去桃科入園許可的資格;可寧衛未向環保局申請「固定汙染染源設置操作及燃料使用許可證」,如果提出申請,都屬新設事業,會用最嚴格的標準來要求。

臺灣立方去年12月19日向環保局申請固定汙染源設置許可證,但欠缺汙染排放許可權,當時要求補正,但該公司皆未補正,因此在今年1月10日駁回申請。據了解,市政府當初廢除臺灣立方等3家新設立的SRF發電廠入園(桃科)許可時,同時撤銷業者的汙染排放許可權,業者像經濟部訴願,經濟部撤銷市政府廢除入園許可的處分,但是汙染排放許可權的審查權責在地方政府。

市府表示,因SRF廠商入園許可遭市府廢止,另汙染物排放權許可證已載明經發局保留修改及廢止權,遂廢止臺灣立方及可寧衛汙染物排放權許可證,廠商分別提起訴願後,市府去年10月16日作出訴願駁回決定,臺灣立方同年12月2日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及聲請停止執行廢止汙染物排放權許可證處分,今年1月8日提起行政訴訟聲請開庭。環保局因SRF廠商入園許可遭市府廢止,於是駁回臺灣立方固定汙染源設置許可申請,臺灣立方不服,去年10月24日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訴願、訴訟仍在進行中。

空污防治奏效加上降雨多弱風少 全年空品PM2.5、臭氧皆降

環境部今天(26日)公布2024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今年各主要空氣污染物濃度皆下降,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11%,臭氧則下降3%。未來空品改善重點鎖定臭氧,環境部將加強管制固定污染源與車輛排放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及氮氧化物,減少臭氧前驅物生成。

根據環境部2024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各污染物濃度近5年均呈下降趨勢,截至今年11月底,全國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為12.5微克/立方公尺(µg/m3),相較去年13.7µg/m3改善,主要是中央及地方共同推動各項空氣污染防制策略奏效,加上今年下半年降雨日數及降雨量增加,弱風比率減少,更有利於微粒的洗除及擴散。環境部監測資訊司副司長胡明輝說:『(原音)PM10大概降了8%,PM2.5我們自動跟手動的測站大概分別降了7%跟11%。那另外我們個別的污染物降的事實上是更多,包含硫氧化物、氮氧化物跟我們的CO,降的幅度都有超過10%以上。那臭氧的部分降的幅度是比較低的,大概只有3%,未來臭氧的降低是我們部裡面要跟各環保局要持續努力的方向。』

此外,今年空氣品質指標(AQI)良好等級與普通等級合計占比(AQI≦100)達到94%,較去年提升;空氣品質不良(AQI > 100,橘色提醒以上)發生站日數持續下降,今年為1,566站日數,低於去年1,744站日數,空品不良主要都是臭氧8小時平均值超標所導致。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長張順欽指出,環境部自今年起啟動第二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投入更多經費,4年達新台幣766億元,透過八大面向、37項策略,精進空品改善;其中,PM2.5年平均值達標,相較2019年下降21%;臭氧(O3)的紅色警示(AQI>150)站日數則由去年的98天降為今年的91天,比2019年下降70%。

張順欽表示,為提高空品管制,環境部已於今年9月30日全面加嚴9項空氣污染物指標,並以「站站達標」為目標,同時也將搭配淨零減碳路徑擴大減污力度,滾動調整策略與空品目標。

張順欽強調,環境部加嚴空品標準的同時,也將自明年1月1日起調整空氣品質標準(AQI)各污染物門檻數值,採更嚴格的防護標準,未來民眾接收到空品預警通報的頻率將增加,但並非意味空品變差,而是因為採用更嚴格的通報標準,以提前啟動應變措施。

南投防治水污染 針對14家廠商進行診斷查核

南投縣政府環保局為從源頭防治水污染,近期針對縣內14家具有異常風險的廠商,進行異常分析診斷查核,發現有定檢申報的污泥量、每日操作紀錄表等填報不完整等問題,立即由專家學者提出專業改善建議,輔導業者改善,避免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相關規定。

南投縣環保局表示,南投縣事業種類多元複雜,該局配合環境部專案計畫,朝向源頭減量、資源循環、淨零永續目標防治水污染,近期即針對縣內14家具有異常風險的事業單位,進行異常分析診斷查核,尢其是針對其中4家高污染風險或有歷史違規紀錄的事業單位進行廢(污)水處理設施功能評鑑。

診斷查核過程,依分析處理單元水質與設施效能,發現有定檢申報的污泥量、原物料量、用電量、每日操作紀錄表等填報不完整等問題,現場立即由專家學者提出專業改善建議,輔導業者完整填報定檢申報等內容及妥善操作廢水處理設施。

環保局指出,為防治水污染,該與南崗(兼竹山)產業園區服務中心(污水處理廠)密切配合,導入自動監測設備與數據分析工具,針對園區內事業污染排放行為實施嚴格查核,透過異常數據自動警示與現場勘查相結合,今年度已查獲3家廠商廢(污)水處理設施出現疏漏違規情形,並盼藉由深入且專業的診斷查核工作,降低非法排放行為,也發揮警示作用,促使企業自主提升污染防治作為。

台中牛角坑溝溪水變乳白色 疑工廠偷排廢水、環保局追查

整條溪水被染成乳白色,台中市太平區德明路一帶的牛角坑溝,1日有民眾發現污染狀況,更不時飄散異味,環保局獲報趕緊來現場採樣,並且鋪設9公尺吸油棉索,防止污染擴大。

民眾說:「聞起來很多種味道,我也不知道,我覺得昨天、今天都這樣。」、「有時很臭,有時黑一片,有時都紅色。」

台中的頭汴坑溪今(2024)年1月中和3月底,發生大量魚群死亡事件,魚體驗出氰化物,環保局後續查獲上游12家工廠違規,依《水污法》共開罰150萬元。而牛角坑溝就位於頭汴坑溪上游,地方擔心若沒有及時攔截水污,恐再造成生態浩劫。

民眾黨台中市議員江和樹指出,「會影響到我們的自然生態,因為你這流下來之後,會到我們的灌溉區。」

台中市環保局環境稽查大隊股長姚宗育表示,「金屬表面處理業的話,就是《水污染防治法》的列管事業,所以他應該要取得我們環保局排放許可,才可以排放。那他沒有的話,我們可以《水污法》,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600萬元以下的罰鍰。」

環保局出動空拍機追查,發現上游一家金屬表面處理業工廠正在排放白色廢水,但假日公休大門深鎖,已通知業者到案說明,採樣水體將送實驗室檢驗。

稽查大隊表示,該公司沒有取得水污染排放許可文件,可依《水污法處6萬至600萬元罰鍰,並勒令停工。

水汙費預告調漲 晶圓半導體等2千家業者受影響

為鼓勵事業與污水下水道系統持續投入改善減排,環境部12日預告修正「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水污染防治費收費辦法」,除合理化微調有害健康物質費率,也首次將氨氮、鋅及錫納入收費項目,主要受影響行業包括晶圓半導體製造業、發電廠等。

環境部表示,水污染防治費從2015年5月開徵畜牧業以外事業及污水下水道、2017年開徵畜牧業,初期優惠徵收只到2020年,隨後便進入全額開徵,統計平均年收入約4.7億元。

統計發現,開徵後污染排放量並沒有因為列管家數成長而增加,2017年至2023年化學需氧量(COD)年排放量已從5.3萬噸大幅降至3.9萬噸,懸浮固體(SS)從1.3萬噸降至0.9萬噸,排放減量顯著,COD已有減量27%,SS也有減量32%。

環境部水保司表示,水污費開徵近10年來費率未曾調整,提報費率審議委員會,專家同意應該要合理化微調費率,河川污染指數統計嚴重污染源因以氨氮的達標率最低,卻未納入徵收項目,另鋅、錫重金屬具累積性也尚未徵收,因此此次修正新增徵收氨氮、鋅及錫,以提升業者減污意願。

本次調整正式施行後,水保司指出,第一年徵收費額約增加8,600萬元,受影響事業及下水道系計2,200家,約九成每年增加費額均低於2萬元,主要衝擊行業為工業區下水道系統、科學園區下水道系統、晶圓半導體製造業、發電廠、印刷電路板製造業及電鍍業。

水保司強調,本次新增項目及調整費率採5年分年遞減,至第6年全額徵收等配套,另COD及SS費率本次未有調整,故實際受影響之家數相對有限。

因應調整費率及新增徵收項目,環境部透露,也將同步規劃投資抵減費額制度,將新增費額用於補助創新研發及建立示範案場,並針對新投資具能資源化效益處理設施,得檢具文件申請水污費抵減,符合淨零碳排及循環經濟等國際趨勢,並給予充分配套緩衝措施因應。

環境部攜手NASA合作監測 證實石化汙染物高空中更多

環境部今年初與NASA合作進行高屏3D空氣品質監測,今天(14日)公布實驗成果,發現在高空中部分石化工廠排放污染物濃度甚至較地面更高;依此實驗可促成後續空污走向精準治理,找出從哪裡改善。

環境部今天(14日)舉辦「攜手NASA與國內外學研合作高屏3D空品實驗成果」記者會。環境部表示,科學證據發現,高屏地區從地面至3000公尺高空因不同風帶分布特性,500公尺以下是北風系統、500至1500公尺高度易受偏溫暖的南風影響,使近地面的空污難以向上擴散;另外1500公尺以上偏西風,再加上地形影響,易有渦流現象,加劇污染物累積。

進一步觀察空氣污染物在200至500公尺之間,細懸浮微粒(PM2.5)、臭氧(O3)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濃度較地面更高;另外也首次監測到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濃度較其他國家平均值來得低。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暨大氣物理所、化學系所特聘教授林能暉表示,影響空污的三大因素,包含地形,大氣環流及排放;過去的監測都是在平地,高空中的污染物流布是依照模擬,這次的實驗則是提供明確的科學證據。

林能暉解釋,實驗發現石化工廠排放的芳香烴類化合物也存在於高空中,包含乙烯、甲苯和二甲苯等;過去可能知道地面上有這些污染物,但這次是發現原來在高空中濃度更高。

林能暉說,這次NASA飛航能有2部飛機以上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就他所知,這是20多年來首次在亞洲有這樣的機會。

環境部主任秘書蔡孟裕以VOC排放為例,過去大略掌握高屏地區的排放現象,因此在空污管制上加強VOC管制標準;現在知道方向沒有錯,但要更走向精準治理,找出從哪裡改善。

環境部表示,後續將與NASA及其他國際夥伴合作「空氣污染研究與監測中心」並發展衛星,更清楚瞭解空氣污染細部資料、境外傳送及本地污染源。

環境部提到,現在國產的空氣品質感測系統監測結果與本次實驗相近,因此明年應用無人機搭載採樣罐,將空氣品質實驗擴大至雲嘉南地區,並與國際七海計畫都會區實驗同步;也將與國家太空中心簽署合作協議擴大環境應用。

畜牧廢水、生活污水污染 南部7河川快變排水溝

南台灣畜牧廢水、生活污水,甚至工業廢水排入河川導致污染,根據環境部監測報告,去年全台五十條主要河川中,有八條部分河段嚴重污染,其中七條位於雲林以南,包括新虎尾溪、阿公店溪、高屏溪、北港溪、急水溪、鹽水溪、二仁溪,被形容「變成排水溝」,亟待改善,避免河川走向死亡。

 

北部僅桃園南崁溪嚴重污染

 

根據環境部「一一二年度前瞻河川水質環境管理計畫(北區)」,去年全國三○三處河川水質監測站,有十個河川污染指數(RPI) 達嚴重污染。除了桃園的南崁溪茄苳溪橋測站,其他皆位於南部。雲林有兩站位於新虎尾溪、一站位在北港溪;高雄則是阿公店溪二站、二仁溪一站 。台南急水溪、鹽水溪各一站;屏東則有一站位於高屏溪。

該報告指出,新虎尾溪的蚊港橋、急水溪的台十九甲線急水溪橋、二仁溪的古亭橋已連續四年達嚴重污染;此外,南崁溪茄苳溪橋、新虎尾溪海豐橋及阿公店溪舊港橋水質也惡化。

環境部水保司長王嶽斌表示,近十年達嚴重污染的河川測站比率明顯下降,近三年嚴重污染測站集中在雲林以南,以養豬廢水等農業污染為主,少數是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所致。

 

環境部研擬加嚴管制源頭

 

此外,很多河川水被取走利用,加上豐枯水期差異大,導致基流量不足,「講白一點已變成排水溝」。環境部研擬針對嚴重污染河段加嚴管制、廢污水源頭管理,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及畜舍現代化。

高雄市環保局表示,二仁溪七成污染源自畜牧廢水,沿線已列管超過六十家畜牧業;阿公店溪主要污染來源為岡山本洲與永安工業區約百家工廠,另有二十多家畜牧業廢水經舊港橋出海。二仁溪畜牧廢水資源化中心去年營運並加強稽查,最重開罰二千萬元及勒令停業。

雲林縣環保局長張喬維表示,新虎尾溪流經虎尾及西螺,北港溪流經北港還有嘉義的鄉鎮,都是人口密集地區,兩河川沿岸還有許多畜牧場,污染元凶為生活和畜牧污水,目前加緊污水下水道的興建、規劃興建沼氣中心,減少廢水。

屏東縣環保局長顏幸苑表示,屏縣已實施五年「夜鷹早鳥」稽查專案、興建了三座水質淨化場,另有三十公頃溼地群以生態工法淨化水質。二○一九年全縣有四個河川測站嚴重污染,這次減為一站,明顯改善。

桃煉廠又漏油 民代批內控輕忽

中油桃園煉油廠今年屢傳汙染、工安事件,未料6日又發生漏油並影響地面土壤,市府環保局依水汙法告發,最高可罰600萬元,民代不滿煉油廠輕忽內控,導致汙染不斷。廠方回應,滲漏的管線當晚就修復,強調未影響到廠外及居民。

 

桃市府統計,桃煉廠近2年遭民眾檢舉陳情逾70件,該局稽查120次,總計裁罰632萬元。今年還接連接連發生廠區土地驗出重金屬與總石油碳氫化合物超標、真空蒸餾塔火警等情形,市府環保局11月中邀專家「包公車」入廠總體檢,查出32項缺失及2項違規,當場開罰67.5萬元。

 

但距總體檢不到1個月,桃煉廠6日中午發現廠區航空燃油管線下方沙孔滲漏,現場進行緊急應變處理,環保局獲報後即派員會同廠內人員至洩漏點勘查,發現管線下方管鞋沙孔因長期雨水沖刷導致沙孔鏽蝕,導致該管線油品滲漏至地面土壤。

 

稽查人員在距離漏油點約10公尺處的地下水質監測井也發現油汙蹤跡。環保局表示,雖中油在發現漏油事故後3小時內即通報,但因未能有效控制汙染源,造成地下水體殘留油汙,將依違反水汙法第28條開出告發單,最高可罰600萬元。

 

環保局表示,已依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法要求中油採取應變必要措施,包含針對漏油處止漏、檢測廠外地下水監測井,及回收浮油等,防止汙染擴散。中油須在30日前提交應變成果報告。

 

「煉油廠內控到底多輕忽,才會屢發狀況?」議員凌濤表示,經濟部長、中油高層至今仍得過且過,何時才要全面檢討,還給桃園市民公道?他也要求,市府應以最重額度裁罰。議員李宗豪說,煉油廠先前也曾發生空汙、漏油等事件,對周遭居民環境影響很大。市府應督促煉油廠全面檢查廠區內外管線是否受損,並加強抽查避免再次發生環境汙染。

 

桃煉廠副廠長王金昌說,滲漏的管線當晚就修復,現在已正常運作,整個狀況都在廠區圍牆內,沒有影響到外面與周邊居民生活,環保局當天有派多名檢查員來看,廠方都有按照指示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