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測廠頎邦空氣汙染監測造假 罰1500萬

半導體封裝測試的頎邦科技3名環安人員被控偽造空氣汙染排放數據,包含利用監測系統的模擬功能產生虛假數據,以及手動修改檢測值使其符合許可範圍,導致公司在季度申報時提交不實報告,新竹地方法院依違反空汙法判刑6個月,併科罰金20萬元;而頎邦科技因受雇人執行業務犯申報不實罪,遭判罰1500萬元。

判決書指頎邦公司力行廠有科學園區核發的固定汙染源操作許可證,排放揮發性有機物總排放量須低於0.6(kg/hr)、全年削減率須大於50%、全年廢氣排放量最大550(m3/min),應定期向環保局申報,林姓、葉姓及陳姓3名環安人員從2020年至2023年3月間,聯合造假、篡改監測數據,並將不實數據申報至新竹市環保局。

其中,P001、P004管道的VOC監測系統被加設「流量及濃度上下限」,超出範圍的數值會自動生成範圍內數據,製造符合許可證的假象。另P002、P003、P005、P006管道的電子巡檢系統數值亦被調整,超出許可範圍的檢測值遭修改,使「洗滌循環水量」、「PH值」、「廢氣與廢水排放量」等欄位呈現符合規定的數據,並將不實數據上傳至頎邦空汙季報,傳送不實監測數據至新竹市環保局。

法院審理發現,該電子化系統紀錄,若數值不在許可範圍內就無法上傳或歸檔,導致實際異常數據無法留存。

法官審酌,頎邦具相當規模,卻造假空汙紀錄與數據,也從未留存不符許可證範圍的真實數值,系統設定或內部稽核顯然失當。此外,上述3名環安人員申報不實的犯行,更因的數據留存方式,事後無法確實查考該廠超出的許可範圍,嚴重影響空汙管理,除這三人犯行具體,頎邦公司更是責任重大。

偷排套路難藏!工業區趁雨天假日排廢氣 南投祭180感測器監測

南投縣政府為提升空氣品質管理效能,在全縣建置180處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重點部署於草屯鎮、南崗工業區及日月潭等地,建構密集且具彈性的空氣品質監測網絡,全面掌握縣內空氣狀況。

南崗工業區居民抱怨工廠偷排廢水、廢氣,一名李姓居民直言,工廠常在周末假日、颱風天偷偷排放廢氣,晚上天空飄白煙霧,味道很重,下雨天還常見排放廢氣、廢水,這在南崗工業區幾乎成了正常現象。

南投縣地形多山,氣流擴散條件不佳,秋冬季節又常受東北季風與境外污染物影響,導致部分地區空品惡化。環保局指出,透過感測器即時回傳的PM2.5、溫度、濕度等數據,可及時掌握汙染趨勢,再結合環境部監測資料比對與模擬,提早啟動應變措施。

環保局表示,草屯鎮因人口與車流密集,南崗工業區因產業聚落特性,日月潭則因觀光需求,成為優先設置感測器的區域。這些感測器除可提供即時空氣品質資訊,也能協助事業單位檢視汙染防制設施運作情況,減少環境衝擊。

目前,相關數據已整合至「空氣網」,方便民眾隨時查詢周邊空品狀況。未來,環保局將依據監測數據持續調整布建策略。今年初鳥嘴潭人工湖完工後,局方也已調整部分感測器部署位置,擴大應用於不同地形與環境。

環保局強調,將針對居民反映加強稽查力度,並持續與社區合作,讓監測數據真正轉化為改善空氣品質的行動。

環境部預告修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管理辦法」

環境部為強化於涉有重大違規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的許可證(文件)管理,於114年9月22日預告修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許可辦法),將限縮許可有效期間,及限縮核准廢(污)水每日最大量及生產或服務規模,以落實許可證管制,維護水體品質。

環境部進一步說明本次許可辦法修正,事業或污水下水道於許可有效期間內,有違反水污染防治法屬繞流排放、廢(污)水處理設施功能與設備不足或未維持正常操作等情形者,限縮其許可有效期間不得超過3年,且展延後辦理變更者,有效期間不得重新起算。另考量事業排放廢(污)水於中度、嚴重污染河川之受損水體,應強化廢水污染管制,爰規範於許可有效期間內,有廢(污)水處理設施功能不足,或繞流排放且有處理設施未正常操作者,主管機關應令其限期提出許可登記之廢(污)水每日最大產生量及每日最大生產或服務規模變更,且不得超過原核准量之80%,並自核准之日起3年內不得變更增加,以降低河川之污染量,使污染水體有改善機會,並對不肖業者產生遏阻效果。

環境部強調,本次修正係強化重大違規事業許可管理,促使業者守法及提升執法效能維護水體環境。有關本次修正發布相關資料請參閱附加檔案,或於發布日起3日後至行政院公報資訊網(https://gazette.nat.gov.tw/egFront/)下載。

中央地方聯手 追繳不法業者空氣污染防制費4千萬元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運用智慧稽查揪出彰化縣從事PU合成皮業之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長期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經移送彰化地方檢察署偵辦後以涉犯空氣污染防制法申報不實及刑法詐欺得利等罪起訴,後經彰化地方法院審理判處負責人緩刑,並經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需補繳空氣污染防制費新臺幣4,000萬元。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中區環境管理中心運用智能勾稽比對事業許可資料,掌握彰化縣從事PU合成皮業之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有蓄意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情形,經報請彰化地方檢察署指揮警政署保七總隊第三大隊,偕同中區環境管理中心及彰化縣環境保護局,於112年4月間展開檢警環聯合查緝行動,查獲該公司長期蓄意將製程原物料使用量以多報少,藉此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而涉犯空氣污染防制法申報不實刑責及刑法詐欺得利等罪,由彰化地檢署於113年10月28日提起公訴,負責人於法院審理期間坦承犯行,並已投資近3千萬元增設空氣污染防制設備,且承諾向彰化縣環境保護局支付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經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14年1月13日判處負責人緩刑4年。另追繳該公司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部分,近期經臺中高等行政法院114年5月29日判決確定,需補繳空氣污染防制費4,000萬元。另查該公司有未依固定污染源操作許可證核定內容確實裝填及更換空氣污染防制設備之活性碳,造成空氣污染,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第24條第2項規定,業經彰化縣環境保護局依法裁處10萬元罰鍰。

環境管理署近年來透過科技儀器及區域智慧空品感測物聯網(AIoT)等科技工具輔助執法,已查獲多起事業繞流排放廢氣案,並與各縣市環保局合作追繳事業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逾11億元,呼籲事業應落實各項空氣污染防制工作,妥善收集處理空氣污染物,以維護空氣品質,並應誠實申報原物料使用量,依法繳納空氣污染防制費,倘有短漏報製程原物料使用量及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情形,應主動向各縣市環保局補申報、補繳,切勿心存僥倖,否則一旦被查獲將面臨科處刑責與追繳空氣污染防制費。該署強調,透過區域治理將持續與各縣市環保局加強污染源管理管制,嚴防不法及維護環境品質。

土地買賣停看聽 中市環保局提醒購地勿忽略土壤檢測

隨土地交易日益頻繁,土地買賣要停、看、聽,土壤檢測更是不能省,台中市政府環保局提醒,特別是具潛在污染風險的土地,務必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以下簡稱土污法)第8條規定辦理環境調查,才能真正買得安心、用得放心。

環保局進一步說明,依據土污法第8條經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的事業所使用之土地移轉時,土地所有人應依法進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評估調查及檢測資料,並報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備查;未依法辦理者,不僅可能面臨行政處分,也可能在土地交易後衍生整治費用與法律責任。

環保局建議民眾,在土地買賣前應善用「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場址查詢系統」,輸入地號即可快速查詢土地是否屬於公告管制範圍。此外,也呼籲不動產業者及地政相關從業人員,應主動揭露土地環境背景,善盡告知義務,共同建立誠信透明的土地交易機制;若土地具疑慮,建議主動委託合格檢測機構進行土壤與地下水環境檢測,以掌握實際狀況。土地價值不僅來自地段與坪數,更來自於「環境安全」。在投資與開發前,「停、看、聽」是第一步,「依法調查」才是真保障。環保局再次呼籲,落實土壤檢測,杜絕環境風險,共同守護我們的生活環境與土地使用安全。(7/6*14)*環保局

固定污染源管理 臺東縣環保局辦理許可證宣導說明會 強化業者守法與自主管理

為加強臺東縣公私場所對《固定污染源許可管理辦法》的瞭解與遵循,臺東縣環境保護局日前舉辦「固定污染源設置操作及燃料使用許可證宣導說明會」,邀集轄內所列管固定污染源業者共同參與,會議並特別邀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江勝偉科長擔任講師,環保局期許透過此次說明會協助業者更清楚了解申請流程及相關規定,提升守法與自主管理的能力。

臺東縣政府表示,近年積極推動低碳城市、環境教育及污染防制等多項政策,持續強化環境監測與源頭管理,並與在地產業攜手發展綠色經濟。固定污染源許可證制度正是縣府守護環境品質、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1項「永續城鄉」及第13項「氣候行動」的重要措施之一,期盼透過業者落實管理,帶動在地產業朝向更環保、永續的方向發展,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

臺東縣環保局指出,固定污染源許可證制度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工具,藉由許可證的核發與管理,不僅能有效掌握業者的污染排放狀況,並要求業者採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此次說明會特別強調強化管制措施的目的,旨在進一步提升業者的環保意識,確保其排放符合國家標準,避免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環保局進一步說明,依據「固定污染源設置操作及燃料使用許可證管理辦法」,業者在申請或換發固定污染源操作許可證時,需提交詳細的污染排放數據及污染防制計畫,並經環保局的嚴格審查,該局也將定期進行現場查核,確保業者實際操作與許可證內容相符。對未依規定操作或排放超標的業者,將依空氣污染防制法處分或要求限期改善,情節嚴重者甚至可能面臨停工處分。

環保局呼籲,環境保護是全民的責任,唯有透過政府、業者與民眾的共同努力,才能確保臺東縣的自然環境永續發展,環保局未來將加強與業者的溝通與輔導,提供污染源操作異動及變更等相關資訊與協助,幫助業者提升環保設備與技術,降低污染排放。同時,請業者主動配合相關法規,共同為臺東的永續環境盡心盡力。

得子口溪氨氮濃度高 宜縣府將限制養豬業者排放量

宜蘭礁溪的得子口溪因上游養豬戶排放污水,加上家庭污廢水,導致河川氨氮濃度居高不下,是全縣污染最嚴重的河川。為解決問題,縣政府近期預告公告「宜蘭縣得子口溪放流水標準」草案,要分階段限制畜牧業者的氨氮排放量。

宜蘭縣環保局長許嘉琦說明,「我們是希望得子口溪整個氨氮的部分,在民間部分我們會分年分期來做管制。」

根據草案規定,新設畜牧業者氨氮放流標準為每公升10毫克以下;既有的畜牧業者則分3階段實施,標準公告時沒有限制,2029年第2階段為每公升150毫克、2034年第3階段為每公升75毫克。

目前草案完成審查,預計年底送議會備查後就可以公告實施。

宜蘭縣議員林聰池指出,「如果養豬業者不離牧,那是不是逐年縣府要去輔導業者,看他們的污水是要怎麼處理?」

地方樂見公告,解決得子口溪污染和臭味問題,但還是建議要有配套措施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至於公告實施後如果畜牧業者排放未符合標準,縣政府可依照《水污染防治法》開出6000元以上、60萬元以下罰鍰,而養豬業者也希望要有配套。

宜蘭縣養豬協會理事長賴天立認為,「有配套會比較好,因為這樣的話大家減輕一點負擔,一些豬農也比較好配合。」

養豬業者表示,宜蘭的養豬場本就是小場,飼養成本已經很高,如果公告上路前有補助運送廢棄物或者改善設備等配套,業者才能配合公告規範;對此縣政府表示,預告期間會持續蒐集相關意見、做好溝通。

南市空污費月底申報截止 受災戶可申請展延

丹娜絲颱風重創南臺灣,南市多處地區淹水、停電及設備損壞。臺南市環保局提醒,轄內須申報空污費及執行固定污染源定期檢測作業之事業單位,應留意申報及檢測時程,並依實際災況妥善應對,保障自身權益。

環保局指出,7月份為固定污染源空污費的申報月份,依據空氣污染防制費收費辦法規定,所有列管事業單位須於114年7月31日前,透過線上系統完成114年第2季空污費之申報及繳納作業;須於114年第3季內辦理固定污染源排放管道、設備元件與冷卻水塔等定期檢測的單位,也應於9月底前完成相關檢測;此外,應於114年7月31日前前提報前季發油量及於114年第3季前完成氣漏、氣油比檢測之加油站,亦應於期限內完成提報及檢測作業。

環保局長許仁澤指出,如因本次颱風影響,導致空污費申報或繳納、加油站發油量提報、定期檢測等作業無法如期完成,事業單位可於期限內檢附相關佐證資料(如災損照片、受災情形說明等),向環保局申請展延,避免逾期受罰或產生滯納金。另提醒工廠廠區設備損壞之事業單位,應於空污法規定期限內提出報備,如廠內狀況已與操作內容與許可記載內容不符,亦應依規定辦理異動申請。

彰化PU廠繳空汙費被追討4千萬 環保局:不實申報恐超過5年

彰化和美一家經營20多年PU合成皮製造廠長期低報原物料用量,蓄意短繳空氣汙染防制費,被依違反空氣汙染防制法與刑法詐欺得利罪送辦,最後法院裁定補繳空汙費4000萬元,彰化縣府環保局指出,目前法令規定最多只能追繳5年空污費,但實際上業者不實申報情形有可能超過5年。

環管署在2023年透過中區環境管理中心比對事業許可資料,發現這家PU合成皮製造廠有異常,以當時生產線數量來看,原物料申報量相對少,通知彰化縣政府環保局,環保局人員進一步分析業者廢棄物、廢水許可量,認為業者高度可疑,最後報請檢方偵辦,進場稽查,再比對國稅局稅捐資料,確定業者長期短報空汙費。

這家廠位在住宅區內,為傳統家族經營的工廠,調查期間,公司負責人很快就坦承短報,最後遭判緩刑4年,但因故意申報不實,被裁定應繳納費額以2倍排放量計算,核計追繳空汙費4000萬元;此外,該公司另因空汙設備未按許可證要求操作,再被罰10萬元。

工廠等固定汙染源,依規定須根據排放的空氣汙染物種類和數量繳交空污費,環保局人員說,以往進廠稽查因難強制業者拿出原物料發票比對,查核上並不容易。

彰化縣環保局長江培根說,過去檢警環合作偵辦以廢棄物、水汙案件較多,空汙部分近年運用智慧稽查系統,更能勾稽業者申報資料的真實性,透過初步的資料掌握,再由檢方指揮偵辦;該案啟動後,環保局有了相關經驗,後續也以此勾稽出其他異常業者,陸續有1、2件案件報請檢方偵辦中。

江培根也說,空氣汙染中除了PM2.5,臭氧也是空污防制重要的一環,而工廠使用的有機溶劑排放就有可能影響臭氧量,因此須嚴加管控。目前縣內26個行政區布建500台空品感測器24小時全天候監測空氣品質數據,再同步搭配AI智能影像判煙系統及無人空拍機等科技監控工具,業者須確實操作空氣汙染防制設備。

高雄AI科技執法再升級 工業區空汙監控覆蓋率逼近百分百

高市府環保局近年來持續針對重點工業區架設AI雲端影像智慧監控系統,杜絕異常排放情事。(高市府環保局提供/洪浩軒高雄傳真)

為了減緩空汙問題,高市府環保局近年來持續針對重點工業區架設AI雲端影像智慧監控系統,杜絕異常排放情事,預計今年7月將再新增10組,高雄共66組工業區AI科技輔助執法系統是六都最多,平均覆蓋率也提升至99.1%。對此,議員肯定環保局空汙防制的努力與創新,但也希望將智慧監控系統擴展到大林與興達等發電廠周邊地區。

AI雲端影像智慧監控系統可針對重點工業區的管道黑煙、燃燒塔火光、廠房逸散、火災、露天燃燒及揚塵等異常排放,實施全時段影像判煙,並將蒐證結果即時推播群組通報稽查員到場處理,可快速掌握汙染源,並結合微型感測器及空品測站數據資料,發布下風處空品預警,提醒民眾留意。

環保局指出,目前已在重點工業區架設的AI雲端影像智慧監控系統共有56組,平均覆蓋率為96.5%,今年將於臨海、林園、大發、和發、楠梓、橋科及白埔等地再增設10組智慧監控系統,預計今年7月中旬正式上線,合計66組,重點工業區覆蓋率將從96.5%提升至99.1%。

經調查其餘五都針對工業區設置智慧監控系統的情形,桃園設置10組、台中設置21組,台南設置2組,而台北及新北僅針對垃圾髒亂點設置AI科技輔助執法,高雄為六都在工業區設置最多科技執法系統且覆蓋率最高的城市,統計2024年至今年5月,工業區空汙裁處件數計33件,總裁處金額為1738萬元。

高市議員李雅靜表示,肯定環保局在空汙防制的努力與創新,透過AI雲端影像智慧監控系統,結合感測器與空品數據,進行高密度、全時段的監控,確實得以有效運用科技守護市民健康。不過,高雄的空汙問題不只來自工業區的固定汙染源,興達、大林等電廠長年嚴重影響高雄空品,呼籲環保局不僅要在工業區持續密集布建AI雲端影像智慧監控系統,更應將這套先進科技擴展到火力發電廠,不讓任何一處空汙來源成為監控死角。

「空汙無邊界,更無市界」李雅靜表示,高雄市不能只強化地方工業監管,卻對來自中央事業單位的汙染選擇性忽視。她將持續監督市府相關單位,要求落實全面監控與資訊公開,讓空品數據不只看得到,更要用得上,給高雄人「有感」的空汙改善。